国际金融网 > 保险 >

多地监管出手规范人身险险企淡化“开门红”寻求“月月红”

时间: 小采 保险

近年来,人身险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险企费用管理普遍较为粗放,导致实际费用超出了产品报备水平,行业出现“报行不一”的情况。费用高企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是虚假承保、虚假退保、虚列费用等问题的根源,催生了“代理退保黑产”,影响到行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继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后,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金融监管总局东莞监管分局等纷纷出台文件加强人身险行业管理。比如,为深入治理人身保险业“五虚”顽疾,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发布《关于深化“五虚”整治加强人身保险公司内控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持续强化人身保险公司内控建设,促进规范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平衡人身险业务发展节奏

眼下正值2024年保险“开门红”,这是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关键期,也是人身险公司虚假宣传、炒作、捆绑销售等恶性竞争行为的高发期。监管部门对此始终绷紧一根弦,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保险公司进行规范和引导。

2023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对银行保险渠道佣金进行约束,要求各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的产品,在产品备案时,应在产品精算报告中明确说明费用假设、费用结构,并列示佣金上限,即要求银保渠道佣金费用“报行合一”。同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文件规范“开门红”产品承保管理,提出科学制定年度预算、严格执行“报行合一”,并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加强销售渠道、人员和行为管理,严禁销售误导、强制捆绑搭售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

近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监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销售管理,促进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公司遵循保险业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全年发展任务,平衡业务发展节奏。切实落实产品销售执行的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费用规范性、真实性管理,确保费用预算合理科学、支出合规适当。

监管部门持续规范并要求淡化“开门红”,叠加此前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银保渠道产品“报行合一”等政策的影响,保险业2024年“开门红”显得颇为沉寂。

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上半年,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集中下架,催生了几波“炒停潮”。部分保险公司提前完成2023年全年的价值计划,提早布局2024“开门红”,但这其实更像是在做“防御”,业绩并不一定会高出往年。“开门红”保费占比过高的不合理格局将会逐渐改变,这也符合行业持续回归保障、健康有序发展的监管基调。

以太保寿险为例,该公司总经理、首席执行官蔡强此前就谈道:“太保寿险已经连续两年强调不做‘开门红’、不做‘保费搬家’,而是专注把每一天当成‘开门红’,专注常态化经营、常态化销售、常态化招募,打造稳定的出单和销售模式,专注持续的新业务价值创造和成长。”

防范佣金套利风险

当前,我国人身险行业转型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中提出,渠道和价值是人身险行业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方面,行业积极探索代理人渠道转型,但转型周期较长,业务层面有待持续改善。随着代理人渠道发展遭遇瓶颈,银邮渠道再度成为竞争焦点,手续费率上行进一步推高了险企负债成本。另一方面,受高价值率产品的保费规模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逐年下降。

因为背负业绩压力,部分保险代理人动了歪脑筋,勾结成伙,乘虚而入,伺机套利,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东莞监管分局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防范人身保险佣金套利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加强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防范不当激励导致的佣金套利风险。

所谓佣金套利,是指人身保险销售人员或团队利用保单退保现金价值、佣金以及各项业务、团队奖励费用之和,超过当期保费所形成的价差,从中赚取不当收益的行为。

近年来,部分人身险公司为拉动业务规模,实施较为激进的佣金、奖金激励策略,但这也为保险套利乱象提供了温床,甚至引发恶意投诉、退保等问题。套利行为的存在,不利于消费者做出符合自身保险需求的选择,更为保险公司带来经济损失,扰乱市场秩序,也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声誉。

《通知》从四个方面对人身保险公司防范不当激励导致的佣金套利风险提出要求。其中明确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向各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支付佣金及手续费,当期支付的佣金及手续费不得超过当期保费。

监管人士认为,这将有利于推动保险公司加强全渠道管理,督促人身保险机构科学制定奖励方案,完善佣金递延发放机制,切实防范因“短期激励、规模导向”产生的佣金套利问题,建立健全防范佣金套利工作机制,推动人身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公司内控合规管理

一直以来,“五虚”问题都是保险机构经营管理中难以逃脱的共性问题,主要包含虚列费用、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虚假退保和虚挂保费。面对增员和增收的双重压力,如果保险公司没有长效机制并配以规范的内部治理和严格的合规文化,很容易使前端销售行为走形,从而出现违规问题。

相关调研发现,基层保险机构合规管控仍是薄弱环节。大型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结构复杂、层级众多,管理链条长,风控合规要求传导不到位。中小型保险公司内控建设不足,合规经营有待全面提升。保险行业应持续强化合规理念,塑造合规管理文化,提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保障保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出台的《关于深化“五虚”整治加强人身保险公司内控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人身保险公司要建立健全销售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销售适当性管理,严禁通过营销噱头误导消费者,严格执行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制度,防范佣金套利、虚挂业务等行为,鼓励形成长期化激励。

保险公司还要加强中后台监督制约。比如,加强收付费及保单质押业务管理,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加强理赔、费用列支及数据真实性等内部管控,防范欺诈风险,治理舞弊行为。

金融监管总局公司治理司近日发表的专栏文章也指出,以公司治理监管评估促进治理行为规范化,推动保险机构在内控合规等领域提高管理能力。

整体来看,近几年监管部门频繁出台政策防范人身险行业风险,引导费用管控、产品监管、销售行为等健康规范发展。对此,一家大型险企战略规划部分析认为,虽短期内会给险企带来重新适应、合规成本和压力上升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将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人身险是供给侧改革和管理的高地,对于其发展方向,国务院给出了聚焦普惠、健康、养老保障领域的指引,监管部门建议积极开发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投保门槛较低、价格实惠和保障责任简单明确的产品,重点发展保障功能突出的定期寿险、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并加大数字化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机构应该抱有长期主义的经营理念,努力提升自身产品研发、客户服务、价值投资能力,让老百姓体会到实实在在的保险获得感。(戴梦希)

1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