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行业改革展现希望之光
人身险行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3351亿元,同比增长10.79%;赔付支出为7494亿元,同比增长26.01%。从数据上看,人身险行业正为全社会提供着越来越完备的风险保障功能。
与此同时,人身险市场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比如,在存款挂牌利率持续下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储蓄型寿险产品在收益性和安全性方面展露了优势;又如,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与养老健康相关的风险管理需求、服务需求高涨等。
这些机遇无疑为我国人身险行业发展带来了更新更持久的动能,但行业的现实困境也注定了激发动能必然充满坎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身险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销售队伍规模收缩、业务价值增长乏力、投资收益率走低、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等诸多挑战。
为缓解上述问题,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都在着力推动行业进行更彻底的转型。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下发多项规范性文件,如《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规范团体人身保险业务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要求各人身险公司落实管控责任,严格执行“报行合一”,为人身险公司营造长期健康的竞争环境,降低长期负债成本,提高负债质量,为人身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监管部门不断规范人身险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了人身险公司业务增长方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在产品上,管控产品定价、形态设计、利益演示,引导机构合理降低负债成本,防范利率风险;在渠道上,全面规范销售行为,提升销售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治理上,推动保险机构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在强化董事会决策职能、完善关联交易管理等方面深化公司治理。一系列政策旨在引导人身险行业稳健经营、筑牢发展根基,从而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身险行业自身发展也有着重大变化,渠道变化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人身险公司个险条线在减员的同时“提质增效”,一方面,代理人队伍不断升级,头部险企均推出了相应的人才招聘、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针对人身险公司代理人的基本管理办法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头部险企个险渠道改革已开始显露成效: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个险板块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28.6%;中国平安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4.4%;中国太保月均核心人力占比、绩优组织占比同比提升。与此同时,叠加保险机构发力银保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多元化渠道经营能力,在转型“阵痛期”,人身险公司寻找到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尽管改革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挑战仍然存在,人身险行业能否抓住上述机遇,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看自身的能力建设。
面对转型升级,人身险公司应提供更高质量风险保障的能力,以发展长期保障型产品为导向,更好服务老龄社会的长寿风险管理、医疗保障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同时,继续提高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重点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并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切实防范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利差损风险。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近九成来自人身险业务,让逐渐增长的资金获取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让保险机构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收益和流动性方面更好地匹配起来,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底气。另外,人身险公司要提升整合关联服务的能力。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推动提升“保险+”能力,加快构建“产品+服务”核心竞争力,促进高价值业务发展,以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资负两端长期健康协同发展,加强全周期服务能力建设。(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