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总裁赵鹏:从“八个坚持”中探寻转型发展新动能
编者按:
2024年,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面对哪些新形势、新要求,身处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又将如何面对新挑战与新机遇?《中国银行保险报》开设“新春第一访”栏目,邀请金融行业内资深人士畅谈对于行业发展转型的最新思考。
2023年,深嵌于中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基本面中,保险业也与之同频共振,走出了自己的独特曲线。
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国保险业也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市场方向。
岁末年初,《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就新形势、新要求下保险业的机遇与挑战专访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赵鹏。
《中国银行保险报》:近年来,保险业持续变革演化。您认为保险业应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把握行业变革的趋势与机遇?
赵鹏:近年来,保险业的变化和调整是保险需求侧和供给侧瓶颈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
从财产险看,车险费改深入实施影响车均保费,宏观经济承压导致传统商团业务需求低迷,政府财政资金压力下服务治理类业务的新项目落地难度加大,行业风险减量服务能力不足影响“刚需”释放。
从人身险看,产品供需错配相对突出,保险代理人的年龄结构与新兴客群的保险消费习惯、多样化需求的适配度亟待提升,销售误导问题仍然存在。同时,保险投资收益承压,叠加居民预期收入阶段性转弱,传导影响寿险业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要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找答案,尤其是要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做深做实“保险+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在财产险领域,完善顶层设计,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建立产品、销售、理赔与风险减量服务协同工作机制,以风险减量服务的标准化、数字化、机制化、专业化建设,打造全过程风险管理,在助力经济社会抗风险韧性提高中培育发展新动能。在人身险领域,做好大健康大养老生态建设,加强养老运营服务能力建设,培育健康管理服务核心能力,增强产品服务需求黏性。强化产品创新,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保险产品,持续挖掘满足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满足群众新的风险保障需求。加强服务提质,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在经营管理全过程贯彻消保理念,围绕投诉集中领域,系统研究解决办法,更加注重源头管控和标本兼治,加快构建“大消保”格局。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产品和业务模式的数字化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数据、业务的深度融合,强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保险场景中的应用,优化运营流程,提高保险服务便利性。
《中国银行保险报》: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2024年,您认为中国人保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机遇是什么?
赵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人保实现保费收入661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子公司人保财险成为我国财险业首家年保费突破5000亿元的公司。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公司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一是能力不足的挑战。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还需强化,尤其是在风险识别、产品定价、风险减量服务等能力建设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先立后破”,目的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目前,保险业传统业务增长动能减弱,新兴业务还需要加快培育,如何在稳住传统主要动能的同时,挖掘释放新兴动能,这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三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利率中枢下行对保险业特别是人身险业稳健经营形成长周期挑战,需要保险业以跨周期的视角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水平。
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在应对挑战中有效把握发展机遇。一是稳增长,聚焦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在发挥保险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担当金融央企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过程中,保持合理保费增速。二是提质效,更加聚焦自身关键价值指标,通过转方式、降成本、优产品等途径,争取超越行业的盈利水平。尤其是更加注重做好资产负债的匹配,负债端想方设法降本增效,推动负债成本稳步下降;投资端努力做好资产配置与策略调整,抢抓长久期资产配置机会,缩小久期缺口;同时,建立资负两端定期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应对低利率挑战。三是强创新,坚定践行新商业模式,着眼长远、常抓不懈,深耕风险管理能力,探索可推广复制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真正在财产险风险减量服务和人身险养老健康服务方面,厚植新质生产力,释放发展新动能。
《中国银行保险报》:您如何判断中国人保当前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当前大环境下,中国人保应如何应对?采用了何种战略?
赵鹏:当前,保险业和中国人保正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发展基础。二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启了保险业新发展阶段。三是强监管严监管为行业发展提供向好的发展生态。
面对良好向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中国人保将系统优化实施集团卓越战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将金融强国建设要求贯穿战略始终。聚焦“一个愿景”,不懈追求建设全球卓越保险集团,努力在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上达到一流水平,在产品服务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上达到一流水平,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达到一流水平,在治理效能上达到一流水平。聚焦“三阶段奋斗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球卓越保险集团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到2027年全球卓越保险集团建设再上新台阶,到2035年建成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球领先的全球卓越保险集团。聚焦“六大行动举措”,强化党的领导,强化战略服务,强化改革创新,强化风险防范,强化科技赋能,强化人才队伍,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方位。
2024年是集团卓越战略优化实施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执行力建设,围绕经营目标,做好客户经营、队伍建设、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中保持业务规模合理增长;强化改革创新,遵循新时代金融工作规律,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商业模式、产品服务、技术变革、管理创新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推动做优做强取得新成效;提升专业能力,将金融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更好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同时,通过专业能力提升,更好统筹金融功能性和营利性的平衡;强化风险防控,顺应防风险、强监管要求,优化升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保险报》:作为集团,如何统筹各子公司发展?
赵鹏:中国人保要坚守保险主责主业,建设以财产险业务为核心主业、人身险和再保险业务协同发展,以投资管理业务为战略支撑的保险集团。我们将统筹各业务单元围绕战略定位,制订战略工程实施方案,做好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工作。
一是统筹推动保险板块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做优做强财产险核心主业,做专做精人身险和再保险。人保财险实施“风险减量服务工程”,在做优做强、示范引领上下功夫。人保寿险实施“价值引领发展工程”,在做实有效人力、绩优队伍上下功夫。人保健康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工程”,在巩固深化“6+1”业务发展格局、培育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人保再保实施“再保险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参与上海国际再保中心建设,深化市场开拓,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人保香港实施“国际化拓展工程”,深耕香港本地市场,稳定国际业务基本盘,完善服务网络,逐步做实澳门分公司产能。
二是统筹推动投资板块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为集团稳盈利作出更大贡献。人保资产实施“投资赋能工程”,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稳定固定收益基本盘,开拓另类投资增长盘,持续优化境外资产配置,发挥投资收益主力军作用。中诚信托实施“信托改革创新工程”,聚焦风险化解处置和业务创新发展两大任务,保持现有管理资产规模稳定。人保养老实施“养老金融能力提升工程”,稳步提升投资业绩。人保投控实施“养老产业建设工程”,抓好养老产业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做好系统内资产管理、职场统一运营管理和数据中心项目管理。人保资本实施“另类投资转型工程”,围绕投资新领域和投资新逻辑,大力发展股权和资产支持计划业务。
三是统筹推动科技板块为集团和主业提供更优质的科技服务。完善数据中心规划布局,组织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确保业务连续性和网络数据安全;深入推进全集团数据治理基础工作,开展数据治理能力评估和分类分级管理,加快数据互联互通;加快核心系统改造工作,积极响应基层和客户需求,加快推动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在成熟场景的深度应用;做实和优化集团科技共享运营服务,提升需求实现时效和客户满意度。
《中国银行保险报》:未来,中国人保将如何在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这两个功能定位上发挥作用?
赵鹏:着眼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中国人保谋划实施八项战略服务,切实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好保险作用。一是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三是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发展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四是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发展健康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提高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五是服务绿色发展,着力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提升绿色投资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六是服务安全发展,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服务保障能源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等,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运行。七是服务区域发展,发挥保险保障和投资功能,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稳定性。八是服务“一带一路”,积极推进海外保险布局,提升航运保险、再保险保障能力,为我国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保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