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保险 >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多家险企优化金融供给

时间: 小采 保险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近日注意到,多家险企通过支持绿色发展、护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保险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等方式,积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保险业发力重点之一。

中国人寿以绿色技术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绿色经济规模,把环境、社会、治理要求全面嵌入经营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实施ESG/绿色投资相关管理办法。通过一系列举措,创新发展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绿色信贷,持续加大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的布局。2023年,中国人寿绿色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达12万亿元,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800亿元,广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500亿元,较当年初增长超60%。

中国平安则将金融主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全力支持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平安绿色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62.76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1360.41亿元,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323.06亿元。平安产险不断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服务供给,落地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实现生态系统碳汇保障有效覆盖。

阳光保险大力推进绿色保险探索与创新。比如,通过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企业提供环境污染风险保障,覆盖水泥、化工、制药、造纸、纺织、印染、矿业、钢铁等高污染行业;通过提供船舶油污责任风险保障,助力海运业管理船舶油污引起的海洋环境污染及损害赔偿风险;通过创新研发“低碳项目机器损坏碳交易损失保险”,探索为参与碳交易的各类企业提供减排设备碳损失保障,助力棕色产业绿色转型。

聚焦科技保险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保险是连接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工具,推动保险业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不仅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险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国人寿围绕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积极构建完善多样化专业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中国人寿科技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达87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3%。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开发科技企业人员特色人身险产品,提供大量综合意外险保障;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开发包括“三首”类(首台套、新材料、首版次)、知识产权类、网络安全类、生命科学类、航天类、高新技术企业类保险等在内的八大类共计40余款专属主险产品及70余款附加险产品。

中国平安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因地制宜护航科技企业发展,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在浙江嘉兴,平安产险与嘉兴雅康博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签署数据知识产权保险保单;在广东佛山,平安产险为智造园区量身定制物联网风险管理体系,助力制造业风险减量。平安银行建设特色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平安筑创”品牌,引入“商行+投行+投资”等模式,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累计向4122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107.52亿元,其中科技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65.49亿元、增幅42.41%。

完善保险科技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支撑

保险科技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之一,多家险企把保险科技作为推动内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抓手。

中国人寿通过数字技术将金融保险产品与特定场景紧密结合,推出一系列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比如,在助力提升“三农”领域风险保障方面,推出面向农民群体的小额人身意外伤害险、农险等产品,利用数字化平台简化投保流程,扩大保险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同时,积极促进数字技术和保险理赔服务深度融合,赋能传统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不断探索“互联网+保险”服务新模式,解决理赔难、理赔慢问题。

在大模型兴起背景下,阳光保险启动阳光GPT战略工程,研发出销售、管理、服务等三类机器人,全面赋能业务升级,推动保险业数智化转型。如在服务端,阳光保险构建了一套基于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客服机器人系统,全面涵盖服务的所有环节、各类场景、多元渠道以及全媒体交互模式。

激活科技发展引擎,保险业同样需要培育新质生产力。截至2023年底,中国平安拥有超2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专利申请累计51533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3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