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健康险理赔数据出炉超七成人身险公司赔付率上升
日前,多家保险公司披露2023年短期健康险赔付情况。《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139家保险公司(80家人身险公司、59家财产险公司)年度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以下简称“赔付率”)发现,行业整体赔付率仍偏低,超七成人身险公司赔付率上升,财产险公司则多数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保险公司较重视短期健康险业务,并逐渐由带有储蓄功能的健康险产品向赔付型产品发展,下一步还需在提升保障水平和科学定价能力上发力。
7家公司赔付率超100%
2023年,受畸低数据影响,139家保险公司平均赔付率中位数为39%,其中,44家保险公司赔付率超50%,较2022年有所增多。7家险企赔付率超100%,11家保险公司赔付率低至负数,最高为3639.67%,最低为-55123.58%。
赔付率超100%的人身险公司有上海人寿、和谐健康、弘康人寿、海保人寿,赔付率分别为461.17%、249.3%、160.37%、122.58%;赔付率超100%的财产险公司有日本财险(中国)、东京海上日动(中国)和浙商财险,赔付率分别为3639.67%、128.43%、121.3%。
“个别保险公司短期健康险赔付率超100%,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保费规模较小,属于正常的经营波动;另一方面受大赔案影响。”一家财产险公司总精算师说。例如,和谐健康表示,因公司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2023年总体保费小于50万元,个别赔案导致综合赔付率异常。
也有保险公司及时调整,避免持续较高赔付。据了解,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人寿赔付率最高的产品及其同系列产品均已停售,其余在售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赔付率均低于100%。上述总精算师表示,短期健康险应保持稳定的赔付率,既让更多客户享受到赔付责任,又让保险公司微薄盈利、实现可持续经营。
产生负赔付率的原因则多数在于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这类公司大多表示将持续关注赔付率数据的波动。此次产生最低赔付率的大家养老称,由于业务策略调整,自2022年起公司聚焦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以往年度未决赔款准备金释放较多,导致综合赔付率为负。
人身险公司赔付率上升
对比2022年数据,2023年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波动趋势出现分化。在公布数据的8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58家赔付率上升,占比72.5%。财产险公司中,有26家赔付率上升,33家下降。
对此,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财产险公司赔付率下滑,可能是由于过去一年保费收入较高增长;人身险公司赔付率升高,一方面是由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过后,老百姓集中释放就医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流感影响医疗费用开支,加之人身险业保费规模较为稳定。
此前,记者了解到,得益于数据积累、险种协同效应以及核保和费用控制方面的经验,人身险公司赔付率通常相比财产险公司较低。综合来看,考虑销售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经营波动性等因素,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在40%-80%较为合理。从2023年数据看,人身险公司在上述区间的有26家,财产险公司有22家;低于40%的公司数分别为42家和31家。
针对目前行业较低的赔付率水平,朱铭来认为,这意味着短期健康险产品保障水平还不够,存在进一步完善扩展的空间。不仅如此,对于因产品定价过高而导致赔付率过低的公司,应以监管力量引导其下一年度扩充保障内容、降低免赔额度等,做出适当调整。
“目前,行业短期健康险精算基础比较薄弱,未来需加强数据管理,给产品带来更科学合理的定价,做好与医保衔接,并将带病体等高风险人群纳入保障范围。这是行业需面对的挑战。”朱铭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