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心养老”渐热
今年以来,保险业的养老社区布局加速。《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与此前的城郊养老不同,近期,多家保险公司加码“城心养老”,在城市中心区域投资运营养老社区。
例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确定了以“城心”机构养老为主,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共同推进的“保险+养老”发展模式。2023年以来,该公司新增了7个可对接“保险+养老”业务的机构养老项目,包括选址在杭州、青岛、深圳、昆明的4个城心养老公寓。
除大型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项目外,泰康之家还在重点发达城市进行了城市型多项目布局。近日,在北京布局的首个城市型项目——泰康之家北京西河沿项目完成签约,该项目将打造成为东城区综合养老服务示范中心。
大家保险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轻资产、城心养老”的运营模式。该公司已经在北京、南昌、天津、成都、太原、长沙、济南、杭州、沈阳、合肥等11个城市落地13家城心医养社区。
此外,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国华人寿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城心养老”。
“城心养老”渐热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在驱动。当前的养老市场服务模式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城郊机构养老、城心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在四种模式中,尤以城心机构养老市场需求更大、入住率水平较高,这一模式满足老年人近医院、近子女、近熟悉环境的养老期待。在实践中,保险公司特别是大型公司,均力求多层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式的产业布局,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不过,众多保险公司加码“城心养老”,自然免不了同业之间的竞争。有的险企采取了重资产的自建模式,有的险企则选择轻资产模式,通过租赁或合作等方式运营养老社区,这也带来了成本的不同。据业内人士测算,养老社区入住率要达到总床位数的70%以上,才能实现盈利。
事实上,无论主打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运营能力,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首先,要坚持长期主义,制定长期战略规划,匹配长期稳定资金和专业管理团队,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跨周期、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其次,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立足主业,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养老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保险公司销售与养老社区服务对接的保险产品,应当契合养老社区服务,匹配客户未来养老资金需求。
最后,要严把服务关,在养老项目布局、服务供应商选择等方面严格品质把控和考核,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经营管理规范、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从而优化成本、提升综合盈利,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