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车辆统筹陷阱:低价吸引客户存在理赔难风险
近日,不少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在为机动车续保时,被业务员误导购买了车辆统筹。业内人士表示,车辆统筹相当于运输行业的一种互助性质的措施,具有一定的风险补偿功能。但此类产品并非真正的保险产品,不能替代保险产品,出险后可能会存在无法获赔等风险。
车险变车辆统筹
“我在业务员的推荐下买了份车险,业务员说在人保App上能查到保单,付完款才发现,收到的保单是安全统筹服务合同,而不是人保的车险。”上海的车主小南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浙江的李华称,其父亲是一名货车车主,在近期续保时被自称人保财险的业务员误导购买了车辆统筹。在某社交平台上,以“车辆统筹”“统筹车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很多消费者都有类似遭遇。
记者注意到,一些推销车辆统筹的业务员通常将“低价”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大手段。“业务员给出的报价是1800元,低于其他保险公司的报价。”车主小南表示。
李华告诉记者,其父亲的货车在去年出险次数较多,担心今年保费会大幅上涨,但业务员给出的报价和以往的价格差不多,父亲觉得这一报价比较便宜,便选择了投保。
车辆统筹究竟是什么?一位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车辆统筹,也就是车辆安全统筹,相当于运输行业的一种互助性质的措施,具有一定的风险补偿功能,但并非真正的保险产品,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也不是保险公司。
并非保险产品
一位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在运营模式上,车辆统筹通过向车主集资,要求车主缴纳一定的交通安全统筹费,形成统筹资金,以此给参与统筹的车辆提供保障。
运营此类业务的企业并不是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而是一般企业。不过,有些公司在公司名称、报价单等方面模仿保险公司的名称、报价单等,部分业务员在介绍时也会隐瞒车辆统筹与正常车险产品的差异,从而误导消费者。
比如,车主小南所购买的产品属于“人保联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李华父亲所购买的产品属于“人保联合汽车服务(山西)有限公司”。今年10月25日,中国人保就曾发布声明,表示人保汽车服务河北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与中国人保及下属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管理、合作、业务等关系。
在社交平台上被消费者吐槽较多的还有一家名为“平安联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公司。记者以此致电中国平安,相关客服回应称,平安联动汽车服务以及平安机动车安全统筹服务两家公司是单独的公司,均不属于中国平安。
消费者投诉较多
车辆统筹兴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原因。上述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由于一些营运车辆赔付率较高,一些保险公司会拒绝承保商业车险,这就使得一些营运车辆的车主通过购买车辆统筹来作为替代保障。不过,车辆统筹并非是真正的保险,车辆出险后可能会面临无法获得充分赔偿的风险。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表示,车主在购买车辆统筹时需要缴纳统筹费用,如果最终无法获得赔偿,车主可能会面临经济损失。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中国人民大学保险法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明表示,“统筹险”并非真正的商业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能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由保险公司直接赔付。车主须先行承担赔偿责任后,再按照普通合同纠纷另案起诉统筹公司,程序会大幅增加,也会增加车主的负担和风险。
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车辆统筹”,有不少消费者针对车辆统筹的投诉,投诉事由既包括被业务员误导购买了车辆统筹,也包括购买产品后工作人员失联、出险后无法获得理赔等问题。
针对车辆统筹可能存在的风险,多地曾发布风险提示。今年7月,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购买机动车保险时,要选择正规的出单渠道,缴费前仔细核对投保单,认清保险公司名称、缴费的对象,避免陷入“统筹服务”就是保险的误区。(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