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理财 >

小女孩险被骗17万余元警惕诈骗黑手伸向孩子!

时间: 小采 理财

眼下,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刷短视频,由于他们缺乏辨别能力,成为诈骗分子的“围猎”对象。近日,我市一名小学生险些被骗走17万余元,幸亏家长及时发现并报警。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案件有哪些常见类型?如何避免被骗?昨日,记者采访了办案民警。

网上结识“民警”,对方遥控指挥她进行转账操作

13日凌晨1时许,洛龙公安分局古城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其孩子遭遇网络诈骗,被骗17万余元。涉案金额大,办案民警李玉博和同事乔远高度重视,将报警人高女士及其10岁的女儿豆豆(化名)带到派出所,豆豆比较害怕,说不清事情经过。民警一边安抚豆豆的情绪,一边了解情况。

原来,平时高女士与爱人工作较忙,豆豆由其奶奶照看。当晚,豆豆玩平板电脑上网时,在网络平台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以送游戏“皮肤”为由拉近与豆豆的关系,了解豆豆的家庭情况,然后自称是“公安民警”,要求豆豆拿来奶奶的手机进行操作,如果不照办将上门抓她,豆豆被骗子的威逼利诱吓住了。

“豆豆的平板电脑上面有个‘Facetime通话’功能。”李玉博说,骗子利用该功能与豆豆视频通话,远程遥控指挥豆豆绑定奶奶的银行卡,进行转账操作。就在豆豆要把最后一个验证码提供给骗子时,高女士恰好回到家中,发现豆豆行为异常,及时拨打了110报警。

当时,豆豆奶奶的银行卡里有17万余元,一家人不清楚是否被骗子转走,乔远和李玉博立即联系银行客服对银行卡进行挂失。次日,高女士查询后确认钱还在,这才松了一口气。

游戏“皮肤”没领到,银行卡上的钱却被转走了

前不久,栾川县小学生小磊(化名)在某网络平台上刷视频时,刷到一名主播,对方称扫码进QQ群,可以免费领取“蛋仔派对”的游戏“皮肤”。

作为“蛋仔迷”的小磊立即扫码加入了QQ群,在领取游戏“皮肤”过程中,骗子又称需要用成年人的微信领取兑换码,让小磊拿来母亲的手机进行操作。就这样,小磊一步步掉进骗子设计的圈套,结果游戏“皮肤”没领到,反而将母亲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透露给骗子,骗子将其母亲银行卡上的2400余元转走。

与此同时,外地也发生不少类似案件。比如,某市小学生小玲(化名),在某网络平台上认识一个自称是某“明星”的人,小玲刚好是这个明星的粉丝,便添加对方为QQ好友。对方将小玲拉进一个粉丝见面会QQ群,表示以后可以参加追星活动。随后,“明星”告知小玲获得了一个新人奖励,礼品有明星签名、抱枕及999元现金。紧接着,“明星”谎称因违规向未成年人转款导致账户被冻结,需要小玲配合激活验证,并警告小玲不能将此事告诉他人。小玲按照骗子的要求,偷偷用母亲的手机转账38万余元。最终,当地警方奔赴外地抓获15人。

骗子利用各种招数“套路”孩子,继而实施诈骗

办案民警说,很多孩子过早“触网”,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骗子利用免费送游戏“皮肤”、冒充明星或明星经纪人、帮忙解除游戏防沉迷模式等招数“套路”未成年人。有些人甚至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威胁孩子,通过遥控指挥的方式,让孩子协助套取家长个人信息,继而实施诈骗。

办案民警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学科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孩子科学上网玩游戏、刷短视频。要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如果孩子躲到房间里,长时间偷偷操作手机,一定要提高警惕。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载了哪些软件,警惕来路不明的App。

此外,作为家长,应当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和身份证等,不要让孩子获取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如果遭遇诈骗,应保存好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信息,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魏巍通讯员方楚)

5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