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基金:肺炎之冬,医药行业之春?
来源:国泰基金
最近,围绕医药行业似乎有两条故事线。
一方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正在全国蔓延。
过去两个月,不少家庭陷入对抗病毒的漫长战线,许多孩子出现了多病原体感染,比如支原体合并了腺病毒、细菌或复流感等情况,反复感染,甚至发展为重症,此外还出现了扩散快、病程长的新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在医疗领域出现。马斯克带火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全世界首款获得监管机构批准上市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问世……
事实上,这也正是人类漫长发展史中与病毒相生相伴的写照。病毒不断变异、进化,人类对于病毒的研究、对于健康与美的追求不曾却步。
正如美国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他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试图论证的那样,人类社会的命运,未尝不与病菌息息相关。
这也是为什么医药行业从不曾退出历史主舞台。围绕生老病死与健康的一切,都值得研究、发展,不断更新。
位于估值底部的医药行业,基本面和政策面处在改善周期,当前或是未来医药行业新周期的起点。
关于医药行业本身与未来发展,国泰创新医疗的基金经理邱晓旭有如下解读。
有关医药:创新属性与天花板
医药是兼具科技、消费、制造和周期属性的行业。但是我觉得未来医药的胜负手肯定是在科技,在创新。我觉得医药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创新属性,这是A股或者港股其他行业没有的。
比如一个很小的医药公司,研发投入都能超过五六个亿,中等一点的公司可能会超过10个亿,但是其他行业同等规模的公司,可能就一两个亿的研发投入。
医药行业的天花板我觉得可以用几种模式去推导:
第一个简单模式,就是算全国人均卫生费用和全国人口的变化,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没有考虑到科技的进步。
我自己没有算过整个医药行业的天花板,因为一般我们算的话,都是算一个病种,用幂次方的方式来算:我们首先要研究流行病学的情况,知道一种疾病的发病率是多少,需要治疗的刚需人群;研究最前沿的医疗进步,掌握可治疗疾病的边际增量(病种、获益时间);在最后再乘上每种特定疾病的治疗总费用。其实这样用幂次方乘出来,我们会发现医药未来的增长肯定是大于我们用第一种方式测算出来的天花板的。这就是第二种测算模式。
前两种测算模式都是对封闭市场的测算,当医疗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时,我们不止要看它们在中国能赚多少钱,还要考虑它在全球的竞争能力。除了赚中国市场的钱,它还可以赚海外市场的钱。
产业发展角度:胜率较大的赛道
一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说,对时代或人类文明有很大改变或突破的行业,或者有长期现金流的行业,原来是景气度低点,现在景气度回升,就会有比较的大胜率。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病种的突破。只有大病种的突破,才能带来需求和创新的共振,最大程度提升EPS和PE,形成戴维斯双击。有哪些大病种呢?比如肿瘤方面的EGFR、PD-1等耐药后的二线治疗。尤其是如果这些二线治疗能提升到一线,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新的成药模式的验证。多样性的来源,中美在同一起跑线,事件催化剂多。
非肿瘤的适应症。其实我自己是比较看好GLP-1的,但是我不是单纯看好它的减重市场。而是其他两个方面:一是一代减重产品耐药后的序贯使用;二是它作为基石产品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比如NASH阿尔茨海默症等;三是GLP-1衍生的药品在未来抗衰老领域的应用。
创新器械。比如结构性心脏病的创新器械等,我们在跟踪过程中,会逐渐发现,中国的器械高耗材行业也开始有全球创新的能力了,过去国内器械创新一直是落后于创新药,未来可以看到更多海外市场的机会。
趋势投资里面,也会有一些股票可能会表现的比较好,比如院内诊疗相关的标的。
现在我们相对比较悲观的消费型产品,比如港股的一些医疗服务公司,现在估值已经非常低了,只有两倍的PS或者很低的PB。我觉得这些公司在未来也是有需求的。在中国人均寿命提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的大背景下,这块需求还是比较强劲的。
10月23日,沪指盘中创年内新低。此后,A股开启一轮反弹行情。
截至11月20日,申万医药指数上涨9.36%,紧随TMT概念之后,是这轮反弹最抢眼的板块之一。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3/10/23-2023/11/20)
投资医疗领域
欢迎关注
国泰创新医疗
(A类:018159C类:018160)
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国泰创新医疗为混合型基金,理论上其预期风险、预期收益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本基金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时,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请详阅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风险匹配的产品谨慎投资。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