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红海局势危及亚欧通信电缆,暴露全球通信基础设施脆弱性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赵觉珵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甄翔】在也门胡塞武装持续袭击红海商船之际,2月下旬连接欧亚两大洲的红海水下通信电缆突遭破坏。该事件持续发酵。外媒认为,这一事件暴露出全球通信基础设施的脆弱性,特别是关键节点面临安全威胁。 彭博社称,受损水下电缆由一家南非企业管理,该公司认为受损位置在水下150米到170米之间,且事发水域近期频发胡塞武装攻击商船事件。美国《华尔街日报》3日报道称,此前水下通信电缆受损多为渔船拖网或通航船只落锚导致,尽管此前胡塞武装人员曾在社交媒体上对红海水下通信电缆发出过威胁,但电缆受损后胡塞武装已发表声明撇清责任,目前不能确定电缆受损就是胡塞武装蓄意破坏所致。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援引一家名为TeleGeography的电信市场调研公司高管斯特隆的分析称,全球超99%的洲际通信均通过水下通信电缆传输,国防机构也高度依赖水下通信电缆,而红海水域对亚欧之间的信息互联至关重要。报道认为,水下基础设施对全球经济越来越重要,传统护航行动也应考虑到如何保护海上通信线路。 据彭博社统计,红海地区共有16条连接亚欧两大洲的通信电缆系统。受影响的南非公司针对红海电缆受损事件已快速采取应对措施,但如何修复受损电缆还在评估之中。该公司已联系阿联酋电信旗下的一家电缆修复公司制定修复计划,并研究是否需要军队护航或武装安保等。 《华尔街日报》称,当下红海地区并不太平,在潜在冲突水域实施水下电缆铺设作业成本高且危险极大,有关作业船只的保险费用一天可能高达15万美元。此外,由于事发红海水域东部由也门政府控制,西部由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因此铺设电缆作业方为避免麻烦通常需要向双方同时申请作业许可。 针对红海水下通信电缆面临的潜在风险,业界其实也在考虑绕开红海选择其他通道实现欧亚互联。《华尔街日报》称,一些业内企业考虑采用陆上通信通道,这样就能彻底避开红海水域。不过,这种依赖某个国家通信网络的安排,可能出现当地电信公司借机大举收费的情况,也可能被设施所在国设下其他障碍,不如水下通信电缆方便。尽管当下红海通信电缆的安全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但业内公司在该水域的水下管道铺设作业仍在继续。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和脸书分别支持不同的企业铺设红海水下通信电缆,目前施工正在进行。 通信与互联网专家马继华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海底光缆是非常重要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在远程通信和互联网信息传输中扮演重要角色。相对于空中通信,海底光缆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能力更高。国际通信是网状结构,一个节点或一条线路的损坏不会彻底阻断信息传输,但会导致信息通信“绕路”,增加时延、导致其他线路出现拥堵甚至传输错误。此次海底光缆被破坏,虽然不会让周边地区成为“信息孤岛”,但对信息传输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遭到损坏的光缆包括亚非欧一号海底光缆系统(AAE-1),该线路于2017年投入商用,自中国香港连接至法国。这一海底光缆由中国联通于2012年发起并主导建设。截至4日晚,中国联通尚未就AAE-1的运营情况发布消息。通信行业分析师李喆4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多条海底光缆损坏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欧亚大陆间存在多条不同线路可供选择,运营商通常也会有“备份”,不会明显影响中国的网络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