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时事 >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引导金融投资支持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小采 时事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

“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谈到医药研发创新的难度,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300558)董事长丁列明满是感慨。而摆在像他一样的生物医药企业家面前的还有另一道难题——整个行业似乎正在“过冬”。

“在药企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是推动项目进展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全国两会期间,丁列明向《》记者表示。但眼下,资金匮乏却成了拖住部分药企前进脚步的重要因素。对此,他今年带来的提案中就有关于如何助力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在与很多同行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在过去的一年感到寒冬,整个行业都在爬坡过坎,在攻坚克难中奋进。”通过观察,丁列明发现当前医药行业发展正面临挑战,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风险投资的大幅下降带来的巨大冲击。

丁列明告诉记者:“2018年、2019年时,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早期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募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曾一度超过美国。”但如今,这两项数据之和较当初下滑了不少。

资本市场上的节奏也在改变。统计显示,整个2023年,A股首发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从上一年的50家减少到21家,同比下滑58%;募资总额从2022年时的765.1亿元减少到223.2亿元,同比下滑71%。近30家药企索性主动在2023年按下了上市“终止键”。

这背后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资本市场正在严格筛选高质量药企,二是医药创新企业的上市和已上市企业的再融资正在变难。

“我接触到的很多企业形容现在是资本寒冬,信心普遍不足。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少企业会因融不到新的投资而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丁列明表达了他的担忧。

对此,丁列明建议要引导金融投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过冬。包括优化IPO、再融资的审核,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实行IPO、再融资“即报即审,审过即发”,以此解决优质药企的资金燃眉之急,鼓励其加大对新药研发、早期临床、优质药品权益的战略合作或相关股权收购方面的投入;拓宽对外并购通道,支持龙头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增发的方式进行有效并购,适度提升中国国内生物医药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生物医药企业的营收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

“贝美纳、贝安汀、赛美纳、伏美纳四款新药的获批上市,就离不开通过资本市场募资的支持。”对于这些举措可能带来的改变,丁列明以贝达药业的经验举例,正是2016年的IPO以及2020年的定增成功推进了新药的研发工作,才令公司营收取得了稳定增长。

在丁列明看来,只要让医药创新齿轮更流畅地运转,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在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方面几乎与国际同步,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介绍,在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中国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领先优势。

“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问题,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丁列明说。

36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