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时事 >

宋清辉:中国经济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时间: 小采 时事

■宋清辉

在潜力强劲、规模庞大的内需刺激下,在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优势的助力下,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撑下,韧性十足的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旧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必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020至2023年这极不寻常的四年里,全球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从疫情防控到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国经济在这四年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靠的是踏实能干的中国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说到底,是实干出来的。今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更加清晰地向世界展示了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的同时,进一步佐证了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和不竭的动力,预计未来的中国经济仍将继续向好。

发电量比上年增长6.9%、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7%、货物运输总量增长8.1%……这些持续向好的数据说明了中国产业所接的订单不断增多,实体产业的需求在增加,中国的商品交易在进一步繁荣,这些持续向好的数据既反映出中国未来磅礴的市场前景和消费潜力,也反映出实体经济的扎实发展夯实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基础,这种经济韧性不仅有利于实体产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还为中国经济在抵御系统性风险方面增添了信心。

“韧性强”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点,中国的内需潜力在发挥经济韧性的作用上功不可没。

庞大的人口基数依然对拉升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结构的调整、消费金融的兴起,以及电子支付的大面积覆盖,商品交易从线下到线上场景的转变,助力中国内需市场不断扩大。

如今,既有价格不菲的高端奢侈品消费,又有实用主义人群的9.9包邮、地摊、夜市经济等消费场景,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前景广阔的商机和空间,也进一步使得中国市场的产品更加丰富、消费需求更加贴合实际需要、购买情绪更加理性,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既有强劲动力,又显理性沉着,继而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潜力足”是中国经济能够在世界迷雾中敢于迈出步伐的底气。改革开放尤其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逐步扩大开放领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企业,在有效刺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还为未来培养了潜在力量。

例如,推动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和培养优质人才,中国“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人才,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

产业升级和人才发展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既是未来发展赛道上的“加速度”,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质量保障。

“回旋余地广”是中国经济的优势之一。

一方面,中国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地位,围绕人民群众制定了减税降费、刺激消费、医疗养老、儿童教育等服务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既坚定了人民的信心,又有利于支撑经济发展;同时,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除了传统的交通线路如公路、铁路、机场、航运外,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水平,还能在经济发展受困的情况下扶持实体产业,为产业发展探索更多回旋余地,继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是中国经济近年来的主要表现。

笔者认为,整体的经济中必然存在个体的兴衰成败,发展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升级、经营模式调整、消费习惯改变等新的变化,许多中小微企业甚至是朝阳企业都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搏击。

令我们看到希望的是,中国还有更多的产业、企业和新的发展力量在崛起,他们既继承了上一代企业的奋斗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动力,新的动能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

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潜力强劲、规模庞大的内需刺激下,在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优势的助力下,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撑下,韧性十足的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并呈现出长期稳健向好的态势。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旧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必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3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