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时事 >

该省省、该花花!如何过好“紧日子”,财政部提出明确要求

时间: 小采 时事

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现实需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近日财政部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严格管理“三公”经费

严控一般性支出

据了解,前述通知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涉及“三公”经费、公务活动支出、基层“三保”、强化预算约束等方面。

具体来看,一是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对“三公”经费实施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行政和参公事业单位不得使用非财政拨款安排因公出国(境)费;对公务用车严禁超标准租赁高档豪华车辆,降低车辆运行维护费用;公务接待中严禁以虚报人数、违规增加陪同人数等方式多开支公务接待费。

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调中央部门带头大幅压缩论坛、节庆、展会等活动。举办活动不得讲求排场,尽量节约支出。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要优先使用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等场所,鼓励采取视频、电话、网络等线上方式开展公务活动。

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进一步开展预算评审,遏制项目申报高估冒算、掺杂无关内容等问题;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的行为加大线上监控的力度,对发现的疑点进行日常核查;坚持常态化开展财政资金清理,将闲置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四是严格支出管理,兜牢“三保”底线。强调对基层“三保”健全分级责任体系,要求各地坚持优先使用稳定财力用于“三保”,硬化执行约束,严禁挤占挪用“三保”资金,对“三保”存在风险的地区财政支出及库款拨付实施严格监管。

五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强调要对重大政策、项目继续开展事前评估,从源头上严格立项管理;加强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发挥绩效目标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引导约束作用;通过绩效监控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高质量开展绩效评价,健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强调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明确要求各单位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责任明确到人;持续保持财会监督高压态势,防范和查处违规记账、擅自截留、非法挪用等问题,加大通报和处理力度,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大钱大方、小钱小气”

集中财力办大事

需要明确的是,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并非政府捂紧钱包不花钱。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时指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当然,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事实上,近年来财政部门已经严格落实了过紧日子的要求。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财政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时,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2018至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823亿元,增幅达30%。

此外,2020至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略增0.8%,将节约下来的钱以转移支付的形式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数据显示,2019至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38%。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中央财政带头压实责任,不断完善制度措施,让过紧日子成为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自觉遵循的原则,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形成长期过紧日子的良好氛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4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