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时事 >

人民大学报告:立足首都优势,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时间: 小采 时事

4月2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协办的“北京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凯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认为,新质生产力包括五点内涵:一是以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力提升为主导,二是依靠产学研一体化,三是与新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四是统筹经济效率和经济安全的关系,五是强调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刘凯表示,北京在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教育、人才、科技、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国家政策支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与良好基础,同时也面临人口管制政策和人口活力、政策治理求稳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以及高科技投资泡沫化、机制设计不到位导致扭曲激励、“创造性毁灭”所带来的冲击等潜在风险。

对此,刘凯提出了八点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理清首都功能的定位;二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搞对激励政策;三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四是分类支持新质生产力的不同层次;五是重塑北京人口活力和城市竞争力;六是理顺风险观,既对创新失败有容忍,也主要依靠健全的资本市场来配置风险;七是简化政策体系;八是关注并科学应对“创造性毁灭”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和社会冲击。

刘凯进一步解释,无论是创新经济学还是国际国内的经济史都告诉我们,创新会伴随着痛苦,越大的创新和生产力进步伴随着越大的生产重组和社会动荡,这就是“创造性毁灭”,例如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手工作坊从业者受到了持续而巨大的冲击。新质生产力基本都是资本密集型、对劳动形成大规模甚至根本性替代的生产力,也势必会对就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造成很大冲击。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提升劳动者的素质,要培养新质劳动者;同时,当前还要需要在完善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协同。

“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方面是对生产资料的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装备制造业。”史丹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也从原有的范围进行了扩展,要提升新质生产力,一要以人才为核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要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要对数字资产进行深度开发。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邱海平表示,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提出的基础即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已经在实践中形成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同样具有重大理论意义,需要研究新质生产力与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关系;此外,必须要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心,来推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郭冬梅认为,技术性的革命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这一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角色一直以来颇有争议,从对美国创新体系的跟踪分析可以发现,政府和市场是能够实现有效互补的。

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副院长张杰表示,新质生产力首要是一种新的理论,要研究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调整方向,解决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关系,明确科技创新在一国生产中的突出地位,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北大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金光青年学者余昌华从数字经济角度阐释了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未来需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资,增加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的匹配度,降低区域之间壁垒,在国际竞争中广泛引入人才;同时,需要重视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力量,借助资本市场有效甄别好的企业和好的投资项目。”余昌华说。

4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