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时事 >

钢价暴跌之后,产能过剩的“罪”与“罚”

时间: 小采 时事

阳春三月,满眼绿色,亦如当前的钢市。“今年钢铁形势非常严峻,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河南省政府参事、省工信厅原厅长李涛去年的发言至今仍在行业回荡。

面对当前低迷的市场需求和不断下行的钢材价格,“产能过剩”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如何处理这些过剩产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会上,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规模化的产量压减,减少实际供给,是拯救当前钢材市场的唯一途径!

然而遗憾的是,面对着钢价的持续下跌、行业的深度亏损,“产能就剩”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压减产能”却总是“重重举起轻轻落下”,中钢协曾在去年提出了“三定三不要”原则,其中一条“不要为了保持生产规模而产生现金净流出”,行业人士纷纷叫好,但迟迟不能落地执行。历史经验和现实表明,淡薄的行业自律意识无法促成全行业主动减产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二十多年钢铁行业发展历程,市场也曾出现过几次低迷,钢厂获得的经验是在阶段性困难时期咬牙挺去就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因此普遍形成了谁减产谁吃亏的习惯性思维。市场低迷时,不约而同地采取囚徒困境策略,恶性竞争难以避免,价格一轮接一轮往下跌,尤以2012-2015年为甚,最低跌至1800元,市场戏谑钢价不如白菜价,全行业陷入亏损。

上述人士说到,2015-2017年那几年,以打击地条钢和去产能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掉了一大批产能,2018-2022年,没有被关掉的钢铁产能获得了一大波的红利。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的反向体现。“别人关停,我不关停;别人先关,我后关,我就可以吃到别人关停、早关停的红利。但凡企业还有点现金流,谁也不愿意主动关停、不愿意早关。你指望钢厂自律去进行减产?这种事任何时候都很难发生。”

4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