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时事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大学应该鼓励成员创业直接将研究成果商品化

时间: 小采 时事

在深化粤港澳合作的背景下,香港与内地的创科合作愈发紧密是必然趋势。眼下,香港正加速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创科中心。而内地的科研资源和广阔市场,也成为香港科研院所进行科技项目创业的首站登陆地。

作为第一家全面进驻大湾区的香港高校,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自2006年起在大湾区设立多个教育和研究平台,全面融入区内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及创新创造。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接受包括《》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港中大在科学技术部的核准下设立了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与多家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程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创造了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段崇智认为,大学应该鼓励成员创业,直接把研究成果商品化,输送到更广大的市场。

“大学应该主动把创新成果传输到全世界”

“在大学的发展蓝图里面,研究不应只停留在求知、挖掘和创造知识的层面,而应专注把研究创新和企业结合成一个服务生产力的连续流程。可以说是一条龙,把研究成果转化到实体的利润,把创新传输到全世界。”近日,在接受《》等媒体采访时,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善用大学多年来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实现建设社会的终极目标”。

实际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已经有不少转化为产品、服务及企业实体,输送到世界各地。以商汤科技、思谋科技等为例,这一批从港中大实验室走出去的高新科技企业已经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拥有一席之地。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于君分享道,2013年,港中大就建立了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研究室的研究课题主要集中于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和脂肪肝及相关肝癌。

该实验室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已经成功转化应用于临床。于君谈到,利用对胃癌、肠癌、脂肪肝和肝癌的基础研究,研究团队发现了多个早诊标记物和治疗靶点。5年期间,团队共申请了44项专利,8项已获得授权。其中部分标记物已经应用于临床。

截至目前,于君团队成功转化的标记物包括粪便miR92a的肠癌早诊标记物,应用成果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第一个无创诊断大肠癌的试剂盒;胃癌无创诊断血浆甲基化DNA标志物,诊断试剂盒在2020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适用于临床;利用粪便细菌变化找到的早期诊断肠癌的细菌标志物,成功开发出M3检测试剂盒,目前已经应用到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医院进行肠癌早期诊断。于君透露,目前其团队正在研发针对脂肪肝肝炎的血清检测产品。

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汉明和团队则在2010年利用全基因组测序证明中国野生大豆中的丰富生物多样性,开拓了世界大豆种子资源研究新方向。

2014年,团队利用基因组方法在大豆中找到了耐盐主效基因,并据此育成新耐逆大豆品种。在甘肃,林汉明团队的大豆与小麦、玉米、胡麻、苹果树、杨树等间种,取得良好效果。2016年至2023年,林汉明团队培育的大豆品种在黄土高原上累计种植面积达118万亩。

“在大学里,研究人员可能原先只希望发个好文章,但我们希望还可以做到产学研结合,并借此推动香港科研力量与内地的结合,因为内地不仅提供了土地和人力资源,亦是香港最接近、最大的市场。”林汉明说。

“孵化企业离开我们,就说明成功了”

“我们鼓励大学成员创业,直接把研究成果商品化,输送到更广大的市场。”段崇智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段崇智坦言,“大学一开始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创业”。他表示,港中大早年间已经成立了多个研究中心,但这些研究中心一直以来在做的都是基础研究,后来增加了教育功能,但大学还是觉得不够。

在此基础上,2018年,港中大在深圳研究院设立了众创中心,面向港中大师生和校友提供创业托管服务。“初创公司不需要很大的地方,也不需要很多钱,只要有一个好主意试试看。去哪里找房子、怎么招人、税务怎么处理,港中大把这些托管了,你只要负责创新就行。”段崇智说,大学不是赚钱机构,港中大要做的是为师生和校友开启创业第一步。6年过去,众创中心已经孵化了70多家小企业,其中4家已成为准独角兽。他希望这些公司能尽快在这里毕业,“离开我们是最好的,那就说明创业成功了”。

“这个也是我们一步一步学回来的。我们始终认为,大学应该教书、科研、社会服务‘三条腿’走路。把我们的科研带到社会,能够实现商品化。从发明创新到商品化有一条很长的路,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把这条路铺平”,段崇智说道。

截至目前,港中大成立了6个产学研基地,包括北京中心、上海中心、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中心、创博港上海基地、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港中大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所上海科研工作站。这些基地不仅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也致力于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此外,港中大还在科学技术部的核准下设立了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多家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程以及医疗等方面创造了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作为第一家全面进驻大湾区的香港高校,港中大自2006年起在大湾区设立多个教育和研究平台。各个平台的成立促使港中大推进区内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创新以及创业领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香港可以做源头创新,但转化需要广阔天地。内地的场景和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人才、市场体量,还是体制结构方面,香港的科技成果发展离不开与内地的合作。

版权所有

5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