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时事 >

交通运输部李涛:我国车企在ESG方面有了重视的底气

时间: 小采 时事

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和最大的单一市场,在技术、制造能力和市场规模方面处于领先行列,使得我国车企在ESG方面有了重视的底气。

随着“双碳”目标加速落地,车企不再完全以销量和利润论英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为全面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从产品矩阵电动化、绿电化、循环材料、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重新定义车企的社会价值。

4月28日,主题为“ESG让你的出行‘绿’在哪里”的吉利汽车北京车展2023ESG直播在新京报与吉利汽车集团官微同步直播,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涛作为嘉宾之一做客直播现场,分享了车企践行ESG给用户带来的诸多好处。

我国车企在ESG方面有了重视的底气

李涛表示,近年来汽车行业对ESG的关注显著增加,这一变化主要由几个因素驱动。首先,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公众对环保的要求促使政府设定更严格的碳排放和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其次,投资者和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支持那些表现出对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公司。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而投资者则看重ESG表现作为评估公司长期稳定性和风险的关键因素;最后,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和最大的单一市场,在技术、制造能力和市场规模方面处于领先行列,使得我国车企在ESG方面有了重视的底气。

随着车企对ESG工作的重视,汽车行业经历了显著的可持续发展变化。李涛表示,企业开始越来越关注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如新能源车辆的研发和投入市场,这些技术旨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环境影响;生产过程也更加注重效率和环保,例如通过使用可回收材料和实施节能措施来减少废物产生和能源消耗。此外,车企也加强了对供应链的管理,建立负责任的和可持续的供应链,确保合作伙伴遵守环保和社会标准,从而整体提高行业的ESG表现。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也为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同时提升了品牌声誉和消费者信任,有利于塑造车企的国际形象。

车企践行ESG让出行“绿”在哪里?

有人觉得,ESG涉及的都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宏观议题,和普通用户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李涛表示,车企的ESG实践直接转化为对用户具体而明显的好处,这些好处体现在经济效益、健康效益与环境效益等方面,用户对ESG的了解有助于其选择优质的车辆,加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其次,车企践行ESG有助于环保技术的转化使用,绿色材料的使用降低了车辆有害物质排放。此外,ESG要求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性,提升产品品质与安全,促进对客户服务的重视;企业通过支持本地社区和环境项目,加强与用户的关系,有利于车辆用户的使用体验。

李涛补充,当车企将ESG原则纳入日常运营和战略决策是交通行业的绿色变革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在车辆使用的环境友好性方面,ESG驱动车企采用更加清洁和高效的技术;车辆生产使用回收或生物基等可持续材料生产制造车辆,减少对环境的侵害。一方面,从治理的角度,坚持ESG标准的企业通常会在其业务决策中展现出更高的透明度和责任感。这包括在车辆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使得消费者在选择这些品牌的车辆时,能够享受到更环保、更可靠的出行体验。

除了绿色技术与智能化,车企还能“卷”哪里

如今,ESG渐渐成为发展新标尺,车企纷纷竞速“碳中和”,车企都在绿色技术、智能化等方面纷纷卷了起来,除了产品和技术以外,还能在哪些方向发力成为车企新的研究方向。

李涛认为,车企可以通过增强企业运营的透明度、提高ESG数据披露质量、提高运营透明度,让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企业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首先,企业应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和客户通讯等渠道,定期发布关于其ESG活动的更新和成(002001)效报告。可以让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到某些ESG活动中来,例如通过回收旧车计划、参与环保驾驶挑战等方式直接贡献于企业的碳减排目标;此外,企业还可以组织研讨会、公开课等教育活动,加大沟通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公信力,多措并举加强对外沟通,丰富沟通性质,积极了解相关方的诉求,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盼,营造良好的践行ESG的正向激励环境。

李涛补充,这种信息的透明化可以帮助用户理解企业在减少碳排放和提高可持续性方面的努力及成就。通过这些方式,企业不仅能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也能在社会中扩大其ESG影响力,最终形成企业和用户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最后,李涛总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我国汽车产销两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成为出口“新三样”,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国际碳减排等诸多压力。希望未来汽车行业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践行责任理念,完善ESG标准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对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5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