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回应每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利用创新技术让现有产业更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于4月25日至29日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上百位顶尖专家、上千名演讲嘉宾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共话开放创新,共谋发展机遇,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年会的平行论坛“全球科技集群创新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发表了“长三角科技集群的发展经验”主题演讲,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程。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均出台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相关文件,有关未来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布局,也出现在长三角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刘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交集又有不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相对成熟不同,未来产业属于还未发展成熟的领域,因此需要根据当下的科技成果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来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
未来,新质生产力将如何在长三角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刘庆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考虑对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不要传统产业,而是要用创新技术让现有产业更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发展历程,他将长三角一体化分为三个阶段:长三角一体化1.0时期,上海的工程师成就了乡镇经济;长三角一体化2.0时期,诞生了跨国公司总部在上海、工厂在苏浙皖的“世界工厂”模式;如今,长三角一体化跨入3.0时期,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与苏浙皖巨大的产业需求结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长三角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产业高地。
刘庆曾任职重庆大学副校长,对于国内高校面临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的问题,他表示,高校其实有部分科技成果不是为了转化而产生的,而是为了完成科研项目任务,“这类科研项目会对专利数量提出要求,但可能并不真的需要这么多专利,或者没有多少真正的原创发现。这一问题值得注意。”
对此,刘庆认为当前迫切需要改变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评价系统,不能简单地用专利数量、文章发表数量来考核教师、考核科研项目完成数量,而是应该更注重科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