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万家4月再关闭两间超市,转型高端化能否破局
传统商超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华润万家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挂绿广场店和万达店于4月结束营业。据卖场公布的告顾客书,挂绿广场店已关闭线上线下(300959)业务,而万达店则计划在4月30日停止服务。据了解,华润万家超市近几年闭店消息不断,先后撤出山东、北京等区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关闭旗下8家门店。
CCFA发布的中国超市top100数据显示,华润万家门店数量正逐年减少,2020年门店数量为3261家,2021年为3245家,2022年缩减至3130家。销售额也从2020年的878亿元下滑至2022年的692亿元。
与此同时,华润万家也在布局新业态。去年开始,华润万家对全国八城九店进行升级,将原本的华润万家超市转变为blt精品超市。
种种迹象表明,华润万家正尝试高端升级路线。
持续探索新业态
华润万家的历史要追溯到1984年,那一年华润万家在香港开设首家超市;1992年,华润万家开始挖掘内地市场,在深圳开出第一家连锁超市;从2002年开始,华润万家开启了并购之路,接连收购数家商超扩大规模。
2002年,华润万家收购了万佳百货,此后几年接连收购了天津世界超市、西安爱家超市、江西洪客隆超市、广州宏城超市,2014年,华润万家与英国超市巨头乐购(Tesco)组建合资公司。乘着大卖场高速发展的东风,华润万家的版图不断扩大,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超市一哥”。
近年来,新零售业态给超市带来了颠覆,线上电商、社区生鲜等新渠道涌现,美团、盒马等头部玩家入局,挤压了传统商超的生存空间。“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远去。
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华润万家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宣布了一系列门店关闭的决定,这一举措反映了零售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战略重组。面对消费者购物模式的演变、电子商务的冲击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华润万家不得不进行业务结构的优化和市场定位的调整。
面对市场变化,华润万家并没有坐以待毙。可以观察到,华润万家一直在持续探索新业态。2004年,旗下首家高端精品超市Olé在深圳开业,2020年,创新型高端超市万家CITY面世,此外,华润万家旗下还有万家MART、万家LIFE等多个品牌,分别对应大卖场、便利超市、区域购物中心等不同业态。
传统大卖场的难题
华润万家的变革之路,其实也是传统大卖场转型的缩影。
沃尔玛在1月宣布全国首批8城29家大卖场门店完成升级,店内随处可见醒目的9.9元特价标签。并且开通直播,进行线上促销;在去年8月发布首批调优门店进展后,永辉超市(601933)表示将在全国范围的门店中增设“正品折扣店”,并同步在线上APP、小程序增设折扣专区;大润发着力拓展小型门店,同时探索高端仓储会员店的战略布局。
东华大学客座教授、全球商品战略高级顾问总监潘俊对《》记者指出,华润万家近年来探索的新业态,如旗下Olé精品超市、万家CITY、万家MART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新业态的创新尝试为华润万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有助于解决零售市场中的一些痛点问题。例如,Olé精品超市定位高端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万家CITY和万家MART则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商品选择和更加便利的购物体验。
同时他也指出,华润万家的高端化升级策略也存在一些隐忧。首先,高端化策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华润万家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其次,高端化策略可能带来消费者流失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此外,高端化策略也可能会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产生影响,需要企业做好相应的平衡和调整。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也对《》记者表示,华润万家的高端化升级策略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隐忧。首先,高端化升级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可能相对较高,这可能会限制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次,高端化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包括店铺装修、商品采购、人员培训等,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高端化市场本身就存在激烈的竞争,如果华润万家无法持续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风险。
“传统大卖场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首先,传统大卖场可以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改善购物环境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其次,传统大卖场可以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利用线上渠道扩大销售范围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传统大卖场还可以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如线上线下融合、社区团购等,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江瀚表示。
在支培元看来,传统大型超市的生存空间正受到压缩,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和模式创新。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超市需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的步伐,构建无缝对接的全渠道零售体系,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和运营效率。同时,通过精细化的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传统超市可以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