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新股 >

月之暗面传闻缠身大模型独角兽风险几何

时间: 小采 新股

在大模型这一时下最热门的领域里,一家明星独角兽公司想要低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日,关于月之暗面的市场传言频出。界面新闻称,在上一轮融资完成后,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通过售出个人持股已套现数千万美元,创始人及相关人员套现金额在4000万美元。此外,还有市场传言称,曾参与投资过杨植麟首个创业项目“循环智能”的前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张予彤已从金沙江创投离职,将加入月之暗面。

对于上述两则传言,4月23日,月之暗面向《》记者逐一进行回应,称创始人套现的消息不实,月之暗面此前已公布员工激励计划;张予彤并未入职月之暗面。

获得国内AI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的月之暗面,推出的Kimi智能助手只用了5个月就将产品可支持的无损上下文长度限制从20万字提升到了200万字,带动“Kimi概念股”实现一波暴涨,Kimi智能助手今年3月的访问量环比增长率达321.58%,甚至一度火到宕机。作为我国大模型明星公司的代表,月之暗面短时间内承接了令人眩目的光环,获得一众资本、互联网大厂和用户的热捧。

但这两天的市场传言所带来的震动同样影响巨大。资方是否应该冷静思考,这些明星独角兽身上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创始人套现传闻不实

“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套现这么多,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在界面新闻关于杨植麟套现的报道中,有业内投资人如是说。

月之暗面在国内大模型领域已是不容忽视的存在,这家创业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1日,现在才刚满1年。资料显示,2023年6月,月之暗面完成了超2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投后估值约为3亿美元。

月之暗面成立3个月就能顺利募集到如此规模的资金,与其创始人的背景不无关系。月之暗面方面曾向《》记者介绍,创始人杨植麟是TransformerXL与XLNet两篇重要论文的第一作者,两者均涉及大语言模型领域的核心技术。同时,他也是中国35岁以下NLP(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用量最高的研究者。

早在2016年,杨植麟开始首次创业,创立了AI企业服务公司循环智能,并在2021年12月获得了由博裕投资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的3800万美元融资,老股东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真格基金、万物资本等跟投。

此外,月之暗面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周昕宇和吴育昕均出身清华大学,拥有Meta、旷视科技等知名科技公司的工作经验。

“高配”的创始人团队、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崭露头角的Kimi智能助手,让月之暗面在今年2月末完成了新一轮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阿里以及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后,月之暗面估值达到25亿美元。

资料显示,杨植麟、周昕宇、吴育昕在内的5位公司创始成员为月之暗面的股东,其中杨植麟持股比例达78.968%,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的周昕宇为第二大股东。有媒体报道称,为了保证创始人团队保有绝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月之暗面做了AB股处理。

伴随着公司估值水涨船高,近日有传言称,身为月之暗面第一大股东的杨植麟通过售出个人持股已套现数千万美元。月之暗面对《》记者回应称,上述消息不实,月之暗面此前已公布员工激励计划,可见官方信息。

市场马太效应显现

毫无疑问,即便月之暗面对此次套现传闻予以否认,市场和行业大概率还是会对月之暗面的信心产生一定波动。

纵观目前国内大模型创业公司,马太效应已经出现——资本和市场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手中。

例如,除了月之暗面,智谱AI在今年3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该公司2023年已累计获得超25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社保基金、阿里、蚂蚁、美团、腾讯、高瓴等知名机构,公司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4月称,AI初创公司MiniMax此前进行了新一轮大规模融资,阿里巴巴为核心领投方,当前估值已超25亿美元。

对此,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认为大模型会是未来AI的底座,会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因此这个方向是大家都想要投的。但这个领域需要的钱太多了,不可能分散下来,就只能往头部集中。

资本的集中押注必然会导致外界对少数头部公司的极度关注,这些明星独角兽公司的一举一动经过市场发酵,最终都会反过来造成一定的市场反应。

近日还有一则传言同样引发了市场对月之暗面的关注,即前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张予彤据传将加入月之暗面。

记者查阅金沙江创投官网发现,目前团队介绍页面里已经没有关于张予彤的信息。但同时,月之暗面向《》记者表示,张予彤目前并未加入月之暗面。

以月之暗面为代表的明星独角兽公司在投资回报率上可能存在哪些不确定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对于面向C端的大模型创业公司而言,流量获取的成本很高,难以企及互联网巨头在其现有平台上应用大模型的用户规模。

此外,王晟向《》记者指出,新的应用场景还未被发掘,尤其是对于AI初创公司而言。现在很多应用就是把AI应用到过去已有的互联网业务项目上,过去旧产业里的大玩家在这上面有客户、钱、数据、人才、对场景的理解等一系列优势,初创公司很难补齐。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核心就是要创新,不要只服务既有场景和既有用户,要去找到新的需求和人群。

5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