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网 > 银行 >

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实践:临平模式从试点走向复制推广

时间: 小采 银行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县域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客观有效评价县域金融生态状况?2月29日,由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服会”)、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并购联合会、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商银行协办的“金融社会价值提升年”系列活动之“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聚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的模式创新与理论研讨,并发布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3386模式(以下简称“临平模式”)和县域综合金融生态指数(以下简称“临平指数”),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探索解答。

临平模式:“蓝图”为“实景”

县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最关键的单元,各类金融需求在县域里反映的最直接也最全面。然而过度强调营利性、弱化功能性,信息不对称、风控压力大等因素,导致传统金融服务较难充分覆盖,县域金融服务往往较为薄弱。

金服会主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表示,县域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开展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旨在从金融实现的“最后一公里”来探索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

聚焦县域经济,2022年,以浙商银行为主任单位的金融服务委员会与杭州市临平区联合设立省内首个“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杭州市临平区委书记陈如根介绍了临平示范区建设的经验:该区构建了“政府指导+金服会赋能+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协同模式,为示范区建设把关定向。其中,79名金融顾问下沉一线,开展了70多场公益金融活动,组织业务培训1600人次,解决融资需求1300个、融资金融138亿元。

会上还发布了第一版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临平模式:重点围绕政府端、企业端、社会端等三大主体,创建了三大工具,包括为政府构建区县金融运行质量指标体系,为企业搭建数字化“金服宝·小微”平台,为居民定制“财富管理N课”培训课程,同时聚焦政府金融风险管理痛点、企业金融服务堵点和社会金融供给难点,提出了八项具体举措,如在全国首创区县金融风险体检机制,满足企业上市、并购等金融需求的增值服务体系,打造金融赋能“千万工程”的可感共富模式和一体开展投教活动、金融反诈等。

金融赋能:畅通“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会上发布的“临平指数”包括金融生态主体成长性、生态服务普惠性、生态基础稳定性、生态模式创新性和生态关系可持续性这5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分为生态主体规模、实体经济稳定性等12个二级指标,以及区域公益金融融资总额、产业增加值能耗效率等37个三级指标。在确定指数的指标体系后,根据数量型指数的编制方法,分步骤进行计算,最终得出不同报告期相应的指数值,全面精确测度县域金融生态的综合发展水平。

“临平经验和临平指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们突破了对金融服务的传统认知,从社会视角出发,运用数字化等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控难题,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融资难和投资难问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说。

浙商总会顾问郑宇民指出,一直以来,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依存度、关联度以及指向性关系处理起来颇具难度。然而,临平经验却将这一难题转化为亮点,从根本上重塑了政府与金融的关系,建立区域原生的信用系统,将金融服务贯穿“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构建了健康的区域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精准助力区域内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区域内生活品质;防范区域内金融风险;完善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依存度。

数据显示,目前,临平区在金融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社会金融意识提升等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内新增市场主体近6000家,制造业、涉农和科技贷款同比分别增幅24%、35%和19%。“金服宝·小微”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近5500家、提供贷款7.4亿元,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的融资利率下降了近60个bp。此外,区内金融诈骗案件发生率及案损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7%和27%。

“临平试点打开了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价值提升的空间。这个空间是金融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金融的最大最现实场景,是数字化背景下金融变革的真正落地,也是实现和衡量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最重要平台。”陆建强表示。

37878